城市烟火与自有天地并栖,弘安里探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新路径

8月26日,上海弘安里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在弘安里实景示范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活动,共同探讨“上海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石库门头、红墙青砖、窗台窗框,实景示范区呈现出浓厚的海派建筑风格,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独立的世界。几组复建的历史风貌组团建筑,还原老上海石库门里弄那种海派风情,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

“探索是一种前瞻,实践是一种态度。城市更新,作为全球卓越城市永恒的城市命题,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尊重、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如何才能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这些都是上海弘安里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的时代课题。”正如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赵清宇所言。


(相关资料图)

现场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梁卓敏分享了虹口17街坊一步步焕新重生的过程,也是弘安里团队与设计单位团队一点点更深入了解虹口17街坊的地脉、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途数易其稿,也征询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梁设计师提到:每一次纠结和斟酌都希望能兼顾历史原貌的保留以及现代人居的需求,我们打造的弘安里不仅仅是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也是献给上海这座城市的风景,想留下石库门这张名片的尝试。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严荣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徐磊青主任以及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邹勋,就城市更新中的“保护”、“更新”、“公共价值”几个议题,各抒己见,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立足当下,探讨上海这座城市如何更好地连接过去与未来。

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紧密关系,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双重重要性,专家们看重的方面各有不同。在实践中,作为上海市第二批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弘安里按照上海城市更新发展方案的指引,在遵循“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原则的前提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加强保护传承的同时,重视旧里的活化利用,将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发展、现代人居需求有机结合,探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新路径。

建筑设计上,弘安里还原了石库门里弄肌理,维持了3条主弄及数条支弄的布局,溯源旧址建筑风貌,运用近10种立面工艺技法,再现Artdeco、早期石库门、后期石库门、新式里弄、沿街中式5大建筑立面风格,呈现组团建筑风貌的丰富性。深居其中能感受到海派石库门里弄的高级烟火气。

在景观打造上,弘安里基于地块的文脉积淀,充分从海派洋房的历史记忆入手,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雅集六境、风华四艺、画境八园等多个主题景观,营造出“城市烟火与自有天地并栖,里弄记忆与高端生活共享”的生活氛围。

在人居需求上,上海弘安里邀请W-Desgin无间设计、CCD先锋探索生活美学设计的可能,打造建筑面积约245-503㎡,以3-4房为主的有天有地有院的里弄住宅,建构适应当代语境的生活范式。虽然是联排的布局,但弘安里每一户都是由分户墙隔开。宅院的围墙高度从约2.65米-4.55米不等,有效降低了邻里之间在视觉和空间上的干扰。同时最大可能的打造大开间短进深的空间布局,满足现代人对通风采光的需求,部分定制落地窗,大面积的窗墙比,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性。

弘安里规划有满足高净值人群社交圈层需求的多功能会所,配置恒温泳池、健身、瑜伽、多功能厅等,为业主营造可社交和放松的圈层交流空间,为圈层构建提供场域。

而未来的上海弘安里将不仅仅是一个住宅区,更是一个融合了现代设计、社交交流和文化延续的综合社区。通过独特的建筑布局和多功能会所的规划,弘安里致力于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居、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体验。

从“虹口17街坊”旧改代号蜕变为“弘安里”,是招商蛇口深耕上海20年再启新章的起点,也是这家央企坚守初心,服务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的又一次探索。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