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关资料图)
书籍
书籍是人类保存自己对内、外宇宙认识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如果要让我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按重要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想排第一的是火,排第二的是树叶、兽皮衣服,排第三的是地穴、草棚,排第四的是手势语言和语音语言,排第五的是文字,排第六的是书籍,排第七的就是图书馆。
肯定有人不认同我这样排序。不过这不要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排法。
我觉得,人类在解决了吃穿住三个基本问题之后,开始去关心信息交流、知识保存和传承这些精神上的需求,是很高明的一种选择。
试想,如果没有书籍,我们所有学校的老师,全靠自己的一张嘴和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传承他记忆中的知识,那会是一种多么难以想像的事情?
书籍的出现以文字的发明为基础。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今天的伊拉克),先是出现了文字的雏形——记事的图画,随后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公元前3300年左右,在中国商代后期的殷都(今天的安阳殷墟)出现了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要归功于山东烟台福山县的王懿荣。他任光绪年间的翰林院编修和国子监祭酒,他在京城鹤年堂药铺抓药时,发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有图形文字,遂研究断代为商代甲骨文。1900年,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东便门后,55岁的他因不愿当亡国奴而投井殉国。
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图书出在埃及。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种类似芦苇的莎草科植物为材料,取其茎髓切成薄片,压干后连在一起制成光滑的纸莎草纸,再用菜叶加烟渣调成墨汁,以芦苇茎作笔在纸上书写象形文字。书写后将其卷起来,扎上细绳,这就是纸草书卷,是最原始的一种图书。
中国最初的书籍是甲骨刻辞、青铜铭文和石鼓文。公元前8世纪开始出现木简、竹简这种正式书籍。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发明了蔡伦纸。咱们的老乡医圣张仲景,是在他行医的后期才开始用蔡伦纸开处方的。到东晋时,朝廷下令用纸写书,这才出现了手写的纸质书。
北宋庆籓年间,布衣毕升首先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出现了快速印刷的线装纸质书。后来,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的出现,使我们在20世纪看到了大批精美的纸质书。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已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我想向埃及、中国和世界上所有为发明书籍贡献出力量的先人,表示最高的敬意。没有他们,20世纪中叶出生的我,可能就不会以写书为业。
珍视书籍,已成全人类的共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藏书。家庭藏书最多的是德国,德国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书架。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约300册。世界上很多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有专设的书房。
在我的老家构林,过去过年每家都要写一张红纸条贴在墙上,上边写着四个字:“敬惜字纸”。这是在提醒家人,要珍惜自己所见到的写有字的纸片。这代表着当时人们对文字和书写者的敬重。我真心希望这个传统能承传下去。
毁书,已是全人类都遣责的反智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也确曾发生过不止一次烧书毁书的反文明行为。最为著名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始皇34年,李斯建议焚书: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下令将460余名方士和儒生活埋在咸阳。焚烧书的数量因太多已无法统计。
接下来是乾隆禁毁。他在下令修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展开对图书的大清查,因政治原因列为禁书销毁的近3000余种,六七万部以上。
抗日战争中,日军飞机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中弹起火,后日本浪人再次闯入纵火焚书,致使图书馆内珍本古籍及46万册中外图书化为纸灰。
毁掉一个民族的最好法子是焚烧掉这个民族保存下来的所有书籍。一旦没有了自己的书,这个民族就会逐渐丧失关于自己历史的记忆,丧失掉关于未来的希冀,就会失去活力。
作为一个写书人,我希望这样的事件在今后再也不要发生了。书籍,是我们思想的寄托处,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02
图书馆
图书馆是图书最好的栖身之处。人类知道了珍惜书籍之后,就开始想办法来保护书籍。这便出现了专门保存书籍的图书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开始有人知道收藏文字记载——原始的书籍。考古发现,这时在巴比伦的神庙中已收藏刻有各类记载的胶泥板。这是收藏文字记载的开始。之后,希腊的神庙和附属于希腊的哲学学院开始收藏书籍。
接下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出现了尼尼微图书馆,这是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建立这座图书馆的亚术帝国国王亚术巴尼拔,不管历史学家怎么评价他,反正我认定他是一个伟人。
他在一个热爱和看重物质财富的世界上,忽然想起要为文字记载物——胶泥板——最初的图书,建立一个便于查阅的仓库,这得要有怎样的眼光才能想得出来?!有多少国王整天都在研究如何吃、穿、住、行、玩,独有他在那么早的时代,就开始关注文字记载的传承,关注人类非物质财富的保管,这一点真的了不得!
中国早在周代,就有图书馆的雏形出现。这时叫“盟府”,主要保管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老子称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因为《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收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从西汉开始,朝廷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这时的书多是竹简,也称汉简。第一任丞相萧何在宫内专门设置了收藏图书的石渠阁、天录阁。到汉武帝时,他在宫内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
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置秘书监一职,专管图书秘籍,此职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俸禄是600石米,到了隋朝时,这个职务已经是正三品了。
唐代的乾元殿,曾藏书五万余卷。此时私人藏书越发兴旺。唐末四川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宋代宋太宗建立崇文院,专门藏书,另建立书库,叫做秘阁。
明代的文源阁是明王朝的国家图书馆。我国最大的类书——11095册的《永乐大典》就藏在阁内。民间也出现了宁波“天一阁”这样的藏书楼,这是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郞范钦主持建造,其藏书为研究书法和地方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时,朝廷的秘书监一职并入了翰林院。
清代按乾隆的旨意,编纂了巨大丛书《四库全书》,共收著作3503种,79337卷,分藏在北京宫内的文渊阁、盛京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热河的文津阁。此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也都收藏图书。清光绪28年,也即1902年,清政府颁行《学堂章程》,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由日本引进的“图书馆”一词。清光绪33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位于江宁的“江南图书馆”建成,这是第一次正式使用“图书馆”三个字。
1912年京师图书馆正式开放。1928年,更名北平图书馆。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2000年,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现藏书3000余万册。
图书馆数量的多少,成为衡量一国或一地人群文化素养的一个标志。商场、酒店、客栈、茶馆、咖啡厅很快就能以赚钱多少显示出它的身价和意义,图书馆不行,图书馆非但不能给拥有它的人赚钱,还要它的主人不断地投钱进行维护和维修,是一个标准的赔钱货。但聪明的民族却偏要这些赔钱货,因为它是一个民族提升自身文化水准和素质的重要场所。在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总藏书1.29亿册。平均5700多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在以色列,每6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而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几十万人甚至一百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是寻常现象。就是因为这个差距,我们才会发现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里出现的哲学家、科学家、金融家、音乐家、作家、诗人的比率非常高。据有关统计说,我们国家是平均每49.5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欠发达但重视文化发展的国家里,最美丽最漂亮的建筑,第一是教堂,第二是皇家的宫殿,第三就是图书馆。
阿德蒙特图书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之一。它坐落在奥地利的阿德蒙特小镇,建成于1776年。它属于阿德蒙特修道院的一部分,整个建筑的构想体现了那时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因为关乎思想,所以光应该充满整个房间”。整个图书馆藏书20万卷,最珍贵的是1400多幅中世纪的手稿和530本古书。
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的埃斯科里尔图书馆,屋顶装饰有华丽的壁画,代表七种文学艺术形式:修辞艺术,辩证艺术,韵律艺术,语法艺术,算法艺术,几何艺术和天文艺术。该图书馆已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图书馆里引入数字图书馆会更方便服务读者。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接待读者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功用和价值。实体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而否定实体图书馆的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共存,是最好的图书馆生存状态。
只有实体图书馆,对读者的确有不便的一面,因为每个图书馆里都藏书有限;可只有数字图书馆,读者永远摸不到实实在在的书,看不到书的实体形态,闻不到书的香味,也是一种遗憾。何况,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有三个目前还未克服的弱点,其一是它容易损毁人的视力;其二是不方便回翻查找;其三是必须记住对阅读器进行充电。
此外,电子书的价格目前并不比纸质书便宜多少。即使在最早出现数字阅读的美国,数字图书馆也没能取代纸质图书馆。在欧洲更是这样。我在德国旅行,看到很多德国人的包里都装着一本或两本纸质书,不论是在火车还是在飞机上,只要一坐下来,他们就会抽出书来阅读。
图书馆的责任之一是尽可能多的收藏已出版的书籍。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也就是负责书的收藏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把已出版的图书尽可能多地都收藏进来。你可以多收藏你喜欢的书,但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做是否收藏的判断。一些书的价值常常要到后世才能做出正确的认定。对有些书的价值的判断,需要留给历史。比如布鲁诺,他因为宣传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一些图书馆在当时也不再收藏他的书,后来证明,真理在他的手里。
重要的是先收藏。馆藏的目的就是链接古今中外的知识载体,映射知识的历史长河,让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图书馆的另一个责任是收藏各种精英人物的手稿。因为手稿相对于印本而言,也是一种文本形式。不同的人,不同的书写工具和载体所产生的笔迹各具风采,它们是人类文明创造过程的记录形式之一。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智慧成果的一个保存中心,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收藏对象。
剑桥大学图书馆除了收藏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著作之外,还收藏了他关于电磁场理论研究的不少手稿。据说,那些手稿中就有他那个著名的电磁场方程。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专门开了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档案馆”,除了收藏爱因斯坦的著作之外,还收藏了他著名的“我的世界观”一文的原始手稿,同时还收藏了这篇文章的两份打印稿。很多名人去这座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这份原始手稿。
上海图书馆特设了中国名人手稿馆,收藏了不少中国科学家、作家、学者、音乐家和画家的手稿,其中就有茅盾致友人的信函,有张乐平《三毛流浪记》最初的设计稿。
03
阅读
阅读,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行为。图书馆里保存的书是供人们来阅读的。只要你阅读,就会有回报。只赚不赔。
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领域,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过阅读而获得成功的。我觉得,书读多了,人在不知不觉之间,会有四种改变:
其一,能让你变得更聪明,让你应付当下生活的能力更强。书是前人和同代精英人物对社会和自然界认识的结果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结晶,你通过阅读把这种结晶掌握得多了,等于你能站在前人和当代精英人物的肩上看世界。当然就变得更聪明了,你应付当下生活的能力自然就更强了,养家糊口还会有问题?书读多了,当教师,课能教得更好;当公务员,公务能完成得更好;当农民,地能种得更好;当学生,学习成绩会更好;经商,商事能做得更顺利。德国的农民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
其二,能鼓舞你创新的勇气,让你拥有进行创造的能力。你读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越多,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就越多,对真理的认识就越深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就更强,这时就会拥有创新和创造的冲动,就想去做一番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门家。你要搞科研,就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你要办实业,就可能成为一个实业家;你要搞政治,就可能成为一个政治家。
其三,能让你的胸怀变得更广阔,让你活得更有智慧。你读历史,会看到多少功名利禄都归于尘土;你读文学,会看到多少人生都在起起伏伏;你读生物学,会知道人就是自然界里的一个匆匆过客,与许多生物一样生命短促。这样,你就不会再为一些小事计较生气,遇到挫折不顺时就不会抑郁自杀,你就会懂得宽容包容退让,活得很有智慧。
其四,能让你的气质变优雅,人变得更可爱。读书多了,最终会影响到人的气质。会使男士不知不觉间变得谦恭温文平和,会让女士变得优雅含蓄温柔。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欢。
人类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断攀爬向上进步到今天的。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是维系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
阅读是底层社会人员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最好通道。旧时人们劝人读书时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想用黄金和美女诱引人们去读书。这话当然很俗。不过,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倒是真的。不止一个朝代,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读书和之后的科举考试,慢慢走进了社会的上层,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个人的生活境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比如我们邓州的李贤。他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因为勤苦读书,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名,明宣德八年成为了进士,后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成为一代治世良臣。比如在座的很多朋友,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然后参加工作成为了社会精英。如果你不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沉沦,你就要打起精神,让自己开始阅读。
阅读最省钱最便利的法子是到图书馆里去读。读书,当然可以自己去买来书在家里读。但一个人要把自己想读的书都买来,并不容易。这需要花相当多的钱,也需要存储的空间。我自己当年就曾经因为没钱,眼看着有好书却读不到,不得不去抄书;后来有了钱买了书,又因无处存放塞到床底,每次去床下找书都搞得满头大汗;多次搬家还造成了图书丢失。所以阅读最好是去就近的图书馆,又省钱又方便。
走进图书馆,是为自己的心灵补充营养。走进图书馆,是去游览人类的精神花园。愿意和习惯走进图书馆,其实是人类最高雅的一种出游举动。
现当代的很多人就是学会了利用和使用图书馆,才使自己更快地走向了事业的成功。比如新东方的三个合伙人之一王强。
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朋友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凌晨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院里当时灯光明亮,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
网上的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仍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大学共有综合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100个。
并不是所有喜欢阅读的人都有好的人生境况。有的人只读书不思考,只向自己的脑子里输入书上的东西,不对输入的东西进行思索加工,从不想也不会向外输出经过自己脑子里加工的东西,结果,他对外部世界不产生丝毫的影响力,外部世界便也无兴致去影响他的人生境况。
他们喜欢阅读却不会读书。有的人边读书边思悟,获得了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真知,而且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但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好,惹怒了可以决定其命运的人,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境况变糟了。
碰上这种倒霉的事也真是没有办法。最典型的是苏轼。苏轼是读书很多的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当过通判、知州和礼部朗中,因与人政见不同,多次被贬,先贬湖北黄州,又贬广东惠州,再贬海南儋州。但正是这仕途坎坷,才使他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词文章。才使我们读到了他伤心到极致的诗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类读书人虽然受尽了人生折磨,但他们会留下美好的作品和英名,会获得后世人的尊敬。类似苏轼的坎坷人生,不应成为阅读无用和阅读有害的证据!
历史上也有不读书却获得成功的个例,但其成功通常很短暂。历史上和现实里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读书甚至不读书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有些人从不进图书馆也成为了社会精英。
我承认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有人不喜欢读书照样聚敛起了巨额财富,比如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头目张啸林,靠黄赌毒发了家。也有人不愿读书不进图书馆,却掌握一支军队成了有名的将领。
世上有些事情仅凭本能也能领悟也能办成。但这些成功者在他的事业之路上想走得更远,没有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补充或没有读书人的协助,怕是不行!
不是有不少原已赚了大钱的人,后来或是破产或是进了监狱或是被砍了头?张啸林不就是这种下场?
阅读最好遵从一个顺序。很多人想读书,但看到图书馆里有那么多书,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书分类别。大的可分为两类:人文科学类图书和自然科学类图书。每一类都是一个大海。
人文科学类图书又可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26种。自然科学类图书又可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25种。每一种都是一个大湖,象丹江口水库那样大。世上书太多了,没有一家图书馆能收尽世上所出版之书。
人生有限,没有人能把图书馆里的书全读完。加上写书人和出版者的水平不一,书在品位上也有高低之分。缘于此,读书必须先有选择!就品位上说,当然是选择高雅出版者和优秀撰写者生产出的高品位书籍来读。
然后,先要开始通识阅读。我个人觉得,不管一个人决定在哪个领域里奋斗终生,在其阅读的书目里,都应该加上一点哲学、史学和文学的书籍。读哲学、读史学、读文学,属于通识阅读。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业的人都要阅读这三类书籍。读这三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人生智慧。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教给我们的是看待世界的方法,不论你在哪个领域做事,懂一点都有好处。比如矛盾转化乐极生悲。
史学,是让我们看清前人留下的足印的学问,提供给我们的是鉴戒,不论你立志干什么,懂一点都会对你有帮助。比如赵佶启战灭国。
文学,会生动展示人生全过程的艰难和美好,会形像揭示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真实关系,通过阅读了解一些这样的内容,于我们自己清醒地活着肯定没有坏处。提供给我们的是示范性的人物形像。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之后,是兴趣阅读。就是自己特别喜欢什么,就去读什么。不带任何功利心,只是为了心灵更加充实,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滋味。比如,你特别喜欢与数字打交道,那就去读数学书;你喜欢经商,就去读商贸方面的书;你喜欢政治,你就去理政方面的书;你喜欢音乐,就去读关于音乐方面的书。
再后,是专业阅读。也就是在通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一门自己准备终生要干的事情,尔后围绕自己的事业展开阅读。这种阅读是为了获得专业本领,在世上站稳脚跟,获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资源并进入创新和创造,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每个人最大的阅读量是在这个方面。它是带有明确功利追求的阅读。它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阅读、专业相关知识的阅读和专业前沿知识的阅读几个部分。
对于读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见,上述文字,乃一家之言,完全可以不予理会!有人说,你要想对家庭、单位、社会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那你就必须喜欢读书。我觉得这话说得对,只有读书才能把我们送入更高的文明境地,让我们短暂的人生活出精彩。愿走进本馆(周大新图书馆)的朋友都能读有所得,不会失望出门!
作家简介:
周大新,1952年2月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发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等10部12卷,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等33部,短篇小说《汉家女》等70余篇,另有散文、剧本等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政府出版奖、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等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希腊文、日文、瑞典文、土耳其文、越南文等语种。现居北京从事创作。
标签:
上一篇 :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最新疫情(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