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进入新阶段 “课后服务”成新常态

新学期新气象,在经历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后,“双减”工作也进入新阶段。政策维度来看,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为配套“双减”工作,出台了多项新政策;措施角度来看,各所学校也在拓展课后服务种类、创新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变化之下,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双减”究竟是什么样的?为此,北京商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多位家长和学生,倾听他们对“双减”的感受和看法。记者注意到,目前“课后服务”成了学生提及的关键词。用“课后服务”时间发展古诗词、航模等兴趣爱好,是不少学生“双减”后的新常态。

减时减量的补习班

“‘双减’前给孩子报了五个补习班,包括英语、数学、物理、钢琴和美术。”李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初一,他告诉记者,在“双减”政策发布后,孩子的补习班数量从5个降为3个。“现在是数学、钢琴和美术。另外孩子也在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里学芭蕾,这是她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双减”工作的成效之一,就是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大幅压减。从教育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2月,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

同时,“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也达到100%;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所有省份均出台了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胡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据她介绍,目前孩子共有四个兴趣班,“我家孩子的报班情况在‘双减’前后的变化不大,课外班都是以兴趣为主”。胡女士表示,孩子在校外上着美术、游泳、编程和英语课。“现在上的课程大部分都是网课。”

积极参与课后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对课后服务表现出极大的认可。几位接受采访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的课后服务里学习古诗词、航模、围棋等课程。二年级学生小可(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周一和周三到周五我都在学校里上托管,有学国学文化和古诗词。这些都是学校今年新开的课。”

“之后我还想学泥塑的课。”小可表示。

实际上,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各所中小学的课后服务都需实现全覆盖开展。在课后服务时段,各校开展的活动也以德育主题教育、学科讲座、劳动实践,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兴趣小组等活动为主。

为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市教委要求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举例来看,西城区整合了区属12家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针对目前课后服务的开展,接受采访的家长们也表示出认同。胡女士表示,希望托管的时间能更延长一些,衔接家长的下班时间。“‘双减’之后感觉我们对孩子‘管’得更少了,学校对孩子‘管’得更多了。”

仍有“双减”新期待

“双减”工作的开展一直被广大家长所关注。根据教育部部署,当下“双减”工作采用了“1+N”的政策制度体系。其中“1”指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N”则是多个配套文件。据此前报道显示,截至2022年2月,配合“双减”工作已密集出台了32个配套文件。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部关于校外培训执法、政府指导价定价、校内“五项管理”、中小学竞赛等方面的新规,助力“双减”工作顺利开展。

而谈起对于“双减”的看法,家长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胡女士看来,“双减”的初衷和开展情况都非常好,但在“双减”之后,家长和学校之间需要更顺畅地沟通。“我希望能知道更多学校对于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没有这些反馈的话,作为家长反而会更担心,可能会在私底下给孩子补一些课,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不够好。”

李先生同样肯定了“双减”的初衷。“‘双减’的目的在于减轻孩子的压力,能够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参与一些体育运动。”李先生坦言,目前的“双减”更多在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学生的升学压力仍然存在。“尤其是像中考、高考这些重大升学考试,家长们还是比较焦虑的。”

破解家长对升学的焦虑,需要后续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多位教育专家看来,扭转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减轻学生和家长焦虑的关键,但这一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去完善体制机制。在教育督导维度上,2022年,“双减”督导将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教育部也会继续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的落地。(程铭劼 赵博宇)

标签: 双减工作 进入新阶段 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成新常态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